本文相关基金

更多

相关资讯

蓝狮动态

蓝狮注册王贵重:科创板开板五周年 “硬科技”炼就“强信心”

字体大小:

编者按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引擎。在举国体制驱动之下,中国科技领域的突破和成果正星火成炬,不断点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借科创板开板五周年之机,和大家一起复盘回顾这片科创“试验田”上的阶段性“硕果”,期待广大投资者能够在全面深入了解科技投资的主要方向和核心逻辑之后增强信心,坚定选择,共创美好未来。

本期《基金经理投资笔记》为您分享科技投资方向观点。


2019年6月13日,肩负改革“试验田”和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两大使命的科创板正式开板。历经五年的发展,科创板实现了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硬科技”成色突出,“试验田”作用彰显,逐渐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在这五年里,科技投资经历着周期和市场的洗礼。科技创新有其自身的周期和规律,具有全球性和普世性,而科技投资除了受技术创新突破、产业应用发展等因素影响,还会受到除此之外很多其他因素影响。不过,剥离各种噪音和干扰,蓝狮始终相信科技领域能够指数级做大“蛋糕”、相信优秀企业的价值创造、相信未来会更好。

攻坚“硬科技” 科创“试验田”成果丰硕

作为“硬科技”核心资产的摇篮,科创板承载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较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并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企业也具备新质生产力的典型特征。

科创板面世五年多来,日益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具备较高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从企业自身发展基本面来看,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的挑战,近年来科创板诸多上市公司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攻关,研发投入迭创新高,创新成果屡获突破,国际竞争展露良好势头。

营收总额稳中有升

上交所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科创板全部571家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977.8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超6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47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0%;全年实现净利润759.6亿元。若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3%和24.4%,其中,92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187家公司连续4年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75家公司连续4年净利润均为正增长。

研发投入迭创新高

科技创新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撑,研发投入决定创新要素的汇聚程度。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1,561.2亿元,同比增长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2%,83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20%。截至2023年末,科创板已汇聚超过23万人的科研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成。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2023年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截至2023年末,累计124家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6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或者国内先进水平;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0万项,部分企业落地的产品性能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培育和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科创板行业结构布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部分科创板公司积极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正加快谋篇布局。

2023年科创板公司在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展露了较好势头,合计实现海外收入4,026.2亿元,同比增长9.7%,占板块整体营收的28.8%,展现较强韧性。科创板超七成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增强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同时锻造出一张张中国“硬”名片。

明确方向和逻辑 把握这轮科技投资浪潮

科创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直接融资的强力配合。立足当下,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正处于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加精准有效的资金支持。为了在现有成果上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证监会近日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就是在进一步强调科创板“硬科技”特色的前提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联通实体经济和社会资金的桥梁,蓝狮注册始终致力于发挥科技投资的专业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转换为科技资本滋养关键产业,努力让更多投资者分享到科技发展的成果。新一轮科技革命多学科交叉,技术壁垒更高,对投资团队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蓝狮不断精进自身、努力前行的方向。

在科技投资中最忌急功近利,也最考验专业和人性。今年3月以来,市场频频出现“科特估”的说法,蓝狮认为,“科特估”这一概念可能更多对应的是市场对战略稀缺性行业和新质生产力优质公司的低估,具有一定的投资逻辑,尤其是质地好但估值偏低、关键领域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与新材料等,包括半导体、大飞机、机床、工业软件、关键基础材料等,以及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如国产算力、生物技术等细分行业需要保持高度关注。但“科特估”是长期趋势,在高速轮动的行情结构下,对“科特估”行情短期爆发后能否形成趋势,蓝狮还是需要多一些耐心。

对于科技投资,蓝狮总结和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投资方法论:“一二三四五六”。具体来说,就是

01

以第一性原理为指导思想;

02

以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为两条指导原则;

03

聚焦“信息、能源、生命”这三大人类的本质需求;

04

从方向、节奏、公司和估值四个步骤来搭建投资组合;

05

关注半导体、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创新药五大方向;

06

从空间、竞争、商业模式、管理层、成长性和市场预期六个维度挖掘优质公司。

从科技创新的历史规律来看,大概每十年会有一个产业爆发周期,这个周期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硬件的创新,第二阶段是媒介的迁移,第三阶段是商业模式的变革,蓝狮将其称之为“硬三年,软三年,商业模式再三年”。

过去70多年中大致走过了五轮科技创新周期,分别是大型机、小型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蓝狮可以看到每一轮科技创新的连接数是上一轮的十倍,价值创造也是上一轮的十倍量级。由此可见,科技投资是名副其实“难而正确”的“长坡厚雪”,中长期投资价值称得上“星辰大海”。

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蓝狮认为是AIOT引领,即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硬件。随着Open AI和GPT 4的面世,AI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迈进,未来随着大模型成本的不断下降,AI将和万物结合,所有跟信息技术相关的领域都会迎来一定程度的重塑。

AI也是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核就是技术革命性的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的配置,劳动者劳动要素之间都形成了一种量化倍数几何式增效的一些组合、一种新的质态,而这最核心的就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对于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和产业链结构,蓝狮认为,目前这轮科技投资的整体架构分为底层的基础设施、芯片层、服务器层,云层,再到上面的大模型、专用模型,最后到各个行业的应用,未来需要在整体的研究图谱中密切跟踪各个行业的发展进度。

科技投资大多具有波动大、主题性的特点,同时具有全球性、普世性,蓝狮需要理性认识到,中国科技发展在砥砺中前行,具体投资中对估值和节奏的把握挑战较高。蓝狮认为,解决科技投资难题需要盯住产业趋势,在波动向下时坚定信心,在波动向上时稳住阵脚,不被短期情绪干扰。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蓝狮注册王贵重:科创板开板五周年 “硬科技”炼就“强信心”

2024-06-21 来源:蓝狮注册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引擎。

编者按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引擎。在举国体制驱动之下,中国科技领域的突破和成果正星火成炬,不断点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借科创板开板五周年之机,和大家一起复盘回顾这片科创“试验田”上的阶段性“硕果”,期待广大投资者能够在全面深入了解科技投资的主要方向和核心逻辑之后增强信心,坚定选择,共创美好未来。

本期《基金经理投资笔记》为您分享科技投资方向观点。


2019年6月13日,肩负改革“试验田”和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两大使命的科创板正式开板。历经五年的发展,科创板实现了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硬科技”成色突出,“试验田”作用彰显,逐渐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

在这五年里,科技投资经历着周期和市场的洗礼。科技创新有其自身的周期和规律,具有全球性和普世性,而科技投资除了受技术创新突破、产业应用发展等因素影响,还会受到除此之外很多其他因素影响。不过,剥离各种噪音和干扰,蓝狮始终相信科技领域能够指数级做大“蛋糕”、相信优秀企业的价值创造、相信未来会更好。

攻坚“硬科技” 科创“试验田”成果丰硕

作为“硬科技”核心资产的摇篮,科创板承载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较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并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企业也具备新质生产力的典型特征。

科创板面世五年多来,日益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具备较高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从企业自身发展基本面来看,面对国内外多重因素的挑战,近年来科创板诸多上市公司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攻关,研发投入迭创新高,创新成果屡获突破,国际竞争展露良好势头。

营收总额稳中有升

上交所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科创板全部571家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977.8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超6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47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0%;全年实现净利润759.6亿元。若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3%和24.4%,其中,92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均超过30%,187家公司连续4年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75家公司连续4年净利润均为正增长。

研发投入迭创新高

科技创新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撑,研发投入决定创新要素的汇聚程度。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1,561.2亿元,同比增长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2%,83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20%。截至2023年末,科创板已汇聚超过23万人的科研人才队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成。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2023年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截至2023年末,累计124家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6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或者国内先进水平;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0万项,部分企业落地的产品性能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培育和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科创板行业结构布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部分科创板公司积极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正加快谋篇布局。

2023年科创板公司在高水平的国际竞争展露了较好势头,合计实现海外收入4,026.2亿元,同比增长9.7%,占板块整体营收的28.8%,展现较强韧性。科创板超七成公司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增强产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同时锻造出一张张中国“硬”名片。

明确方向和逻辑 把握这轮科技投资浪潮

科创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直接融资的强力配合。立足当下,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正处于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加精准有效的资金支持。为了在现有成果上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证监会近日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就是在进一步强调科创板“硬科技”特色的前提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联通实体经济和社会资金的桥梁,蓝狮注册始终致力于发挥科技投资的专业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转换为科技资本滋养关键产业,努力让更多投资者分享到科技发展的成果。新一轮科技革命多学科交叉,技术壁垒更高,对投资团队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蓝狮不断精进自身、努力前行的方向。

在科技投资中最忌急功近利,也最考验专业和人性。今年3月以来,市场频频出现“科特估”的说法,蓝狮认为,“科特估”这一概念可能更多对应的是市场对战略稀缺性行业和新质生产力优质公司的低估,具有一定的投资逻辑,尤其是质地好但估值偏低、关键领域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与新材料等,包括半导体、大飞机、机床、工业软件、关键基础材料等,以及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如国产算力、生物技术等细分行业需要保持高度关注。但“科特估”是长期趋势,在高速轮动的行情结构下,对“科特估”行情短期爆发后能否形成趋势,蓝狮还是需要多一些耐心。

对于科技投资,蓝狮总结和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投资方法论:“一二三四五六”。具体来说,就是

01

以第一性原理为指导思想;

02

以摩尔定律和梅特卡夫定律为两条指导原则;

03

聚焦“信息、能源、生命”这三大人类的本质需求;

04

从方向、节奏、公司和估值四个步骤来搭建投资组合;

05

关注半导体、数字化、新能源、互联网平台、创新药五大方向;

06

从空间、竞争、商业模式、管理层、成长性和市场预期六个维度挖掘优质公司。

从科技创新的历史规律来看,大概每十年会有一个产业爆发周期,这个周期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硬件的创新,第二阶段是媒介的迁移,第三阶段是商业模式的变革,蓝狮将其称之为“硬三年,软三年,商业模式再三年”。

过去70多年中大致走过了五轮科技创新周期,分别是大型机、小型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蓝狮可以看到每一轮科技创新的连接数是上一轮的十倍,价值创造也是上一轮的十倍量级。由此可见,科技投资是名副其实“难而正确”的“长坡厚雪”,中长期投资价值称得上“星辰大海”。

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蓝狮认为是AIOT引领,即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硬件。随着Open AI和GPT 4的面世,AI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迈进,未来随着大模型成本的不断下降,AI将和万物结合,所有跟信息技术相关的领域都会迎来一定程度的重塑。

AI也是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核就是技术革命性的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的配置,劳动者劳动要素之间都形成了一种量化倍数几何式增效的一些组合、一种新的质态,而这最核心的就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对于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和产业链结构,蓝狮认为,目前这轮科技投资的整体架构分为底层的基础设施、芯片层、服务器层,云层,再到上面的大模型、专用模型,最后到各个行业的应用,未来需要在整体的研究图谱中密切跟踪各个行业的发展进度。

科技投资大多具有波动大、主题性的特点,同时具有全球性、普世性,蓝狮需要理性认识到,中国科技发展在砥砺中前行,具体投资中对估值和节奏的把握挑战较高。蓝狮认为,解决科技投资难题需要盯住产业趋势,在波动向下时坚定信心,在波动向上时稳住阵脚,不被短期情绪干扰。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